岭南风采的史诗画卷

2025-10-20 18:15:58
分享到:

  诗人戚建庄先生吟唱广东省的诗篇,波澜壮阔,实属岭南风采的史诗画卷:

  《情满珠江》以液态史诗的笔法,将珠江波涛锻造成贯通古今的时空长卷。开篇"仙人骑羊"的创世神话与"六穗谷"的农耕图腾相辉映,在青铜编钟的纹样里奏响岭南文明的序曲。诗作巧妙运用地理肌理承载历史转折,南越王宫墙的夯土与光孝寺菩提的年轮,共同编织成海上丝绸之路的经纬。近代史章节中,"珠江呜咽"的拟人化处理使自然水体成为民族觉醒的共情载体,三元里雨幕与黄花岗晨曦在潮汐涨落间完成精神接力。最具张力的是革命意象的液态转化——中山舰的钢铁龙骨熔铸为北伐洪流,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油墨在江面晕染成赤色旗语,最终在广州起义的枪火中结晶为共和国曙光。改革开放篇章以航拍视角展开,鼎湖山年轮与白云山航迹构成生态与科技的双螺旋,丹霞地貌的赭红与珠海百岛的湛蓝,在"春天的故事"谱系里淬炼出大湾区发展的色谱。全诗以"蓝色海洋"作结,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归宿升华为文明向海图强的精神隐喻。

  《夜游珠江》的五绝诗,描绘了繁华的珠江夜景,歌颂的是广州改革开放的成就。《岭南印象》是对广州大学城(小谷围岛)南部的民俗市井记忆景观的素描,表现的是广州人的的乡愁传承。

  《惠州古今》以凝练笔触勾连千年文脉,将葛洪炼丹、东坡寓惠、东江抗战等历史剪影熔铸成文化图腾。全诗采用数字列章体式,在时空叠印间实现古典韵律与现代精神的交响,既见"青蒿诺奖"的科技回响,又显"碧水翠山"的生态自觉,传统七言与现代语汇的碰撞彰显城市品格。

  《羊城魂魄》以五羊衔穗的创世神话为精神锚点,用"仙人骑羊"的青铜意象贯通古今时空。全诗四联层层递进,将三元里铁炮轰鸣与黄花岗木棉泣血铸成英雄史诗的复调,珠江潮涌的拟人化处理使"筑新梦"的现代化叙事获得水纹般的绵延质感。艺术上熔铸史家笔法与骚客情韵,"白云驰骋"的动感构图打破传统山水诗的静观模式,"珠江筑梦"的陌生化搭配在平仄间注入现代性思考。颔联"百姓勇"与"振国风"的声韵碰撞,恰似越秀山巅镇海楼铜钟与琶洲塔吊的时空对话。

  《潮州》四联诗凝练勾勒岭东门户风骨。"广济桥固"起笔如椽,以地理意象熔铸闽粤共荣史;"功夫浓茶"通感妙用,氤氲千年工夫茶道;"彩瓷纷呈"以釉色泼墨,点染海上丝路遗韵。全诗平仄铿锵似潮州大锣鼓,对仗工整若嵌瓷飞檐,在方寸间铺展潮绣般瑰丽的文化图卷。

  《南澳岛》以"锁钥""云冠"意象雄奇勾勒海疆形胜,气格峥嵘处暗藏比兴生辉,海韵铿锵间托举赤子襟怀。

  《深圳》一诗以"渔村变都市"的意象开篇,巧用"凤展翼"喻改革开放的腾飞姿态,虚实相生间将高新技术喻为"热风吹雨",金融外贸化作"风中笛"声。对仗工整的四联体结构层层递进,从地域蜕变、产业崛起到文化辐射,通过锦绣中华、世界之窗等典型意象,以诗化的蒙太奇手法剪辑出深圳的时代剪影。全诗在历史纵深感与现代性表达中达到平衡,既具传统诗词的凝练美,又彰显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。

  《粤港澳大湾区》以水调歌头词牌韵律书写时代新篇,通过"虹桥通海天""丝带珠联璧合"等瑰丽意象,将大湾区战略构想转化为磅礴诗境。全篇熔铸古典气韵与现代精神,虚实相生间展露开放胸襟,末句化用东坡词意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思。

  《珠海》一诗以工整对仗勾连岛屿生态与湾区气象,红树林掩映砂石滩的视觉张力暗含自然人文共生理念,末句"港口不夜天"以灯火长明意象呼应特区精神,更以"红霞炫"双关跨境工业的蓬勃朝气,使地理坐标升华为时代奋进的图腾。

  总之,这组岭南风采的史诗画卷,以珠江为脉,贯通古今,熔铸神话、革命与改革篇章。五羊衔穗启文明,三元铁炮震乾坤,深圳渔村化鹏城,湾区虹桥连海天。丹霞赭红映碧水,潮州瓷韵荡丝路,珠海灯火耀南疆,在传统与现代的共振中,铸就向海图强的时代华章。

  (吉祥)